
4).常用设备:实验用管式炉、马弗炉、箱式炉等;生产用辊道窑、推板窑等。
3、后道工序
1). 粉碎:将煅烧后的物料进行破碎、粉碎,通常需要经过二级破碎,以获得微米级的颗粒。常用的破碎体系为辊式破碎-气流破碎。

2). 分级:对粉碎后的颗粒进行筛分,选取合适粒度的颗粒作为半成品。工业上普遍选取D50=10μm级的颗粒。 3). 除杂:除去工艺中引入的金属杂质,主要以铁为主。工业上通常使用磁选方式除铁。 4). 批混与干燥:将分级后的颗粒进行批混,并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和挥发性物质。

5). 包装:对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真空包装或通氮气封装,以防止氧化和潮湿。
三、改性工艺: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还可以进行水洗、表面包覆和改进形貌等改性工艺。

1. 水洗:通过水洗去除材料表面的残余锂,以降低材料表面的碱性,改善材料的性能。一般在一烧过后二烧之前开展此工序,因为一烧后材料表面存在大量未完全参与反应的锂化合物,通过水洗的方式去除后可以更好的开展材料包覆。
2. 表面包覆:采用无机包覆或有机包覆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改性物质,以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常见的一些包覆元素有:碳、铝、镁、钛、钴等。 此外,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还包括一些辅助步骤,如分级、振动筛分等,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粒度分布和纯净度。同时,生产工艺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材料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其它合成工艺:由于性能和成本等综合原因,目前NCM正极批量化主流合成方法为固相法。但是在实验验证等研发工艺方面,常见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例如,化学共沉淀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水热法则能制备出高纯度、均匀分散的三元正极材料;溶胶-凝胶法则适用于制备高纯度、高性能的三元正极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