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乳化)沥青设备

沥青拌合(再生)设备

沥青改性配套设备

谷朊粉设备

超高压压榨机

乳化机及胶体磨

环保设备

MVR蒸发器

岩沥青设备

湖沥青设备

固态电池热潮下的三点冷思考--1

 

   2024年年末,华为的“现身”,再次搅动了固态电池江湖;11月,华为公布了一项关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制备方法的专利,一时轰动业界。而有心人发现,该项专利早在2023年5月就已经向有关机构提交申请了——华为都“下场”了,使得行业情绪进一步高涨。

1、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注意到,2023年至2024年以来,全球产业链企业密集发布固态电池的进展,整车企业是代表。去年7月,丰田声称“将在2027~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而国内车企中,先是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已官宣,能够“最早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和上车”;今年3月,蔚来汽车宣布其电池合作伙伴(卫蓝新能源)提供的150kWh超长续航的电池包正式进入量产,已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但“只租不售”。

2、电芯厂商中,国轩高科(SZ:002074)、太蓝新能源等也陆续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3、尽管好消息频传,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车”不等于“量产”,此外,“半固态”与“固态”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没有落地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官宣只能算作“PPT阶段”;然而,这并不影响固态电池的概念股的持续火热。如今A股市场的“固态电池”概念股,名单可以拉上50家企业稍有固态电池相关信息发布,便会收获一轮股价上涨。因此,企业蹭概念来拉动股价的操作不在少数,这也给固态电池技术的真实进展蒙上了迷雾。

4、还没有见到牛排,先闻“滋滋声”——这不一定是好事。

1)有业内人士认为,截止到2024年,固态电池在技术上还没有突破性进展,距离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真正的拐点远未来临。华夏储能希望在固态电池热潮之中,提出三点冷思考:

(1)冷思考之(一):宁德时代的暧昧和保守:与业内大多围绕固态/半固态电池开始拉投资、建产线的企业心态似有不同,锂电龙头宁德时代(SZ:300750)对固态电池的预期和态度,显得有些保守和暧昧;2023年年中,丰田高调宣布其固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在当年7月举办的一场汽车行业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对此评价,“全固态电池,目前还有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丰田说现在能量产全固态电池,我表示怀疑。但到2027年我没办法预测。以宁德时代的技术水平而言,也很有难度。”吴凯的坦诚,被认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宁德时代的态度。实际上,宁德时代当家人曾毓群自己很早就真金白银的投资过固态电池。今年3月,曾毓群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透露,“(宁德时代)完全支持固态电池,我在这方面已经投资了10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了解研发人员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工作,所以我知道所有的进展。”
a.但在实际的研发方面,宁德时代展现了“保守”的一面。吴凯曾公开表示,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到2027年能达到7—8分的水平,或是基于对技术水平的成熟度考量,宁德时代未急于推进量产。
b.与之印证的是,在前述采访中,曾毓群还表示,宁德时代研究团队的目标不是固态电池,而是使用半固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
c.其研发进展,也印证了其对于固态电池的态度。与固态电池缓慢的进展相比,宁德时代反而在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均取得了巨大突破。
d.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早在2021年7月,宁德时代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及锂钠混搭电池包,且对钠离子电池的规划相对清晰——2023年实现产业化。2023年4月,宁德时代生产的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应用于奇瑞车型。
e.2024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能力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据称,该款电池使用了钠离子电池技术,能实现零下40摄氏度极寒环境下放电的突破。耐低温,实际上是固态电池所宣称的优势之一,宁德时代在钠电研发上实现了这一性能突破。
f.不久前,曾毓群曾预判,钠离子电池有望在部分应用上替代2至3成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显然对钠离子电池的期望值远超固态电池。
g.而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则正式发布于2024年4月。据称,该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是三元锂电芯的1.5倍。宁德时代官方表示,“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半液半固态的电池,而是一种由全新化学材料打造而来的新产品。”
h.宁德时代相信,这种“新产品”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更高,并且安全性比传统的锂电池好。对固态电池暧昧的宁德时代,更执着于这一“新物种”。
i.不久前的12月19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凝聚态电池可用于民用飞机电动化(即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而低空飞行器领域,已被业界公认是固态电池的最佳应用场景。

 

发布时间:2025/1/10 9:37:14 查看:63次

上一条:电池厂铝(铜)箔边角废条处理自动化拆解方案--2 返回
下一条:固态电池热潮下的三点冷思考--2
上海企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56637030 传真:021-66981091 移动电话:13816294308 联系人:俞鹤鸣 Email:13611843787@126.com
地址:中国 上海市沪太路5018弄梓坤科技园608号 邮编:200070 沪ICP备:200016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