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C快充技术与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渗透率达到31.6%。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追求长续航和补能效率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高压快充技术作为提升充电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缩短充电时间;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可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缓解用户里程焦虑;这些技术可大大提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快充和高比能兼备,新型硅碳技术取得新进展:电池快充与高能量密度在材料选型和电池设计上存在差异,往往难以兼得,此消彼长;与石墨材料相比,硅碳材料的克容量(4200mAh/g)和充电电压平台(0.5V)较高,有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实现二者的兼顾。但是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膨胀剧烈、易破碎,导致产气严重,循环衰减较快等问题,制约了其商业化发展;新型硅碳采用CVD工艺,通过多孔碳内部的空隙来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可以保持电极界面的稳定性,大幅提高硅负极的循环寿命,在技术上取得了质的突破。
3、一级市场火爆,市场关注度高,规模化放量在即:新型硅碳技术自美国Group 14商业化以来,受到国内市场广泛关注;国内相关企业加快新型硅碳技术的开发,截止到23年底,已有数十家企业开始扩产新型硅碳;风险资本纷纷跟进,投资新型硅碳赛道;以碳什科技为例,从2022年7月成立起,企业在8个月便完成了天使轮和天使+轮融资,仅天使轮融资金额便达到数千万元。随着企业产能的快速落地,新型硅碳有望加速放量,商业化元年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