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乳化)沥青设备

沥青拌合(再生)设备

沥青改性配套设备

谷朊粉设备

超高压压榨机

乳化机及胶体磨

环保设备

MVR蒸发器

岩沥青设备

湖沥青设备

电池回收千亿市场或将爆发,宁德、赣锋等已入局,行业难逃一卷?--2

 

4、前驱体企业抢先一步

1)虽然当下可供畅想的市场空间有限,赚钱并非易事,但是从环保和全产业链的角度来讲,企业都有着布局电池回收产能的必要。将可以循环利用的电池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是一个十分确定的需求。电池回收是电池企业完成商业闭环的必须一环,张金惠解释道,如今,镍、钴、锂等主要原料都依赖于进口,同时报废电池会造成污染。以宁德时代为例,镍钴锰的回收率在99%以上,锂回收率达90%以上。

2)在实际的锂电池回收中,一个圆心范围内的500公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回收半径,可以比较安全地把这一区域内的电池送到回收站进行回收。电池回收利用包括对废旧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两个方向。简单来讲,梯次利用就是将电池容量降低的电池进行筛选重组,比如动力电池转变为储能、低速车、通信基站等领域使用电池。再生利用则涉及到收集废旧电池、黑粉处理,如拆解电池、破碎电池、分离、提纯和冶炼多个流程,最终提取出金属材料进行再利用。格林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回收市场可能还是以3C电子端为主。

3)从业内玩家来看,主要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包括格林美、光华科技(002741.SZ)、天奇股份(002009.SZ)、广东邦普、华友钴业、豪鹏科技(001283.SZ)、时代中能、赣锋锂业、中伟股份(300919.SZ)等企业。记者发现,这其中不少是动力电池上游原料及材料端的企业。对此,格林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满足政策要求的白名单企业来看,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前驱体(正极材料原料)制造商。这一环节所用技术与电池回收大多需要的湿法冶炼互通。对于想要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来说,技术是一道硬门槛。根据有关规定,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

5、渠道为王 自动化是出路

1)除了湿法、火法或材料修复等工艺技术储备,回收企业的收获渠道是否强势也同样重要。在一条电池回收供应链上,可分为上游的废旧锂电池供应商、中游的锂电池回收企业和下游的回收材料需求方。商业模式则围绕着回收主体,也就是供应电池的渠道。天风证券观点指出,回收渠道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优劣。其中,整车厂渠道优势最强,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电池生产商拥有产业闭环,最为稳定。对于第三方企业来说,与整车厂、电池厂的合作深度、广度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目前来看,这是一个B端为主的市场。格林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手机端规模比较大,动力板块相对来说不是特别成熟,公司主要是和大型商用车企业、政府方(新能源大巴车、公交车)进行合作。

3)目前,格林美和比亚迪(002594.SZ)、广汽(601238.SH)以及一些韩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长远来看,他也表示主要还是和车企和电池厂绑定。因为B端市场针对性更强,车企能更好地对车型进行估价,并将结果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则可以将使用过的电池交由回收企业处理。回收企业在回收电池材料后,也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向消费者返还价值。

4)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仍是一个需要政策引导的行业。相比在回收渠道和回收价格上更具优势的小作坊,规模以上的企业需要承担生产制造、管理、税收上的成本,在利润上较为劣势,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出现。格林美相关负责人也提到,确实能够感受到一些小作坊带来的竞争。不过他也认为,很多小作坊只是对回收来的锂电池进行简单拆解。相比起单纯进行破碎处理的公司,能进行废旧锂电池全流程处理,将黑粉变成可以使用的金属资源(如前驱体或正极材料)才是未来更加稀缺的能力。

6、面对内卷之局,自动化或许是未来的方向。作为危险化学品,锂电池的危险性已经广为人知。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电池从整车和电池包中拆解下来已经成为显化的难题。在格林美相关负责人看来,难点在于新能源车的锂电池底盘规格非常多,大概有上万个规格。一方面它是高危的,另一方面它的结构各有不同。所以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底盘、不同的结构去拆解。如今,不同企业拆解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低不一。而柔性的自动化设备不仅具备拆解各类型动力电池的能力,也能规避一些人工方面的安全隐患。由此看来,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待挖掘的增长机遇依然存在。

 

发布时间:2024/7/10 5:17:36 查看:52次

上一条:电池回收千亿市场或将爆发,宁德、赣锋等已入局,行业难逃一卷?--1 返回
下一条:总投资约60亿元!家电龙头旗下新能源项目于山东青岛开工
上海企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56637030 传真:021-66981091 移动电话:13816294308 联系人:俞鹤鸣 Email:13611843787@126.com
地址:中国 上海市沪太路5018弄梓坤科技园608号 邮编:200070 沪ICP备:200016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