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乳化)沥青设备

沥青拌合(再生)设备

沥青改性配套设备

谷朊粉设备

超高压压榨机

乳化机及胶体磨

环保设备

MVR蒸发器

岩沥青设备

湖沥青设备

电池回收千亿市场或将爆发,宁德、赣锋等已入局,行业难逃一卷?--1

   随着新能源汽车回收进入规模化,电池回收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在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出现了第一次销量爆发式增长。差不多9年过去,至少33.1万车辆超过了5-8年的使用年限。

1、在废弃电池中,最有价值的是重新提炼出的硫酸钴、硫酸镍和碳酸锂等产品。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和公司布局表明,中国已经搭建了一条电池回收供应链,市场活跃的回收企业超过360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回收产能已经增至330万吨/年。这是一个远远超过现有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额。

2、从拥有电池回收业务的公司来看,其工艺上较为互通,拥有湿法冶炼工艺的前驱体制造商跑在了前列。在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中,宁德时代(300750.SZ)旗下广东邦普、格林美(002340.SZ)、华友钴业(603799.SH)等入局时间都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2023年,相关业务在格林美收入中的占比接近3成,为75.6亿元。《华夏时报》记者从格林美获悉,今年的报废汽车规模有显著提升,和去年相比,预计今年的回收量能增长50%。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则告诉记者,去年报废车辆的规模大概在12万辆,这一供应量并不算大,真正上量还需等待数年。而在行业进入者众多,各家开工率不高的情况下,通过电池回收挣钱并非易事。

3、理想丰满 现实骨感

1)近期,电池回收行业的活跃度十分明显,动力电池回收似乎已经不再是潜在商机。据赣锋锂业(002460.SZ)7月6日公告,公司已经与江西赣锋锂业集团、南京环境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废旧电池回收与锂电池应用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合资公司将在江苏省建设3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基地。以总投资10亿元计算,每一万吨的投资成本为3333万元。港股上市公司晋景新能(01783.HK)从建筑行业跨界动力电池回收,如今该项业务已是最大的收入来源。晋景新能于近日表示,通过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如特斯拉(NASDAQ:TSLA)和国轩高科(002074.SZ),公司正在加速布局香港和大湾区的动力电池回收项目,预计初期年处理量将达到1万吨。

2)中国即将进入锂电池退役增长期的声音正在业内传递,当下企业对于电池回收有着高增长的预期。格林美和华友钴业方人士均对记者表达了公司电池回收业务的良好发展状态。从回收量来说,格林美期望实现50%的增长。

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陈训生曾公开表示,到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100万吨动力电池实物量回收产能,可回收锂10万吨以上,居全球第一。彭博新能源财经称,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回收产能已增至10倍,从2018年的32.5万吨/年增至330万吨/年。到2030年底,企业已宣布的每年额外增加产能为2020万吨,其中有一些已在建设过程中。就市场规模而言,天风证券数据显示,乐观预期下,预计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048.9亿元。德勤咨询2022年报告显示,预计在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突破1200亿元规模。

4)这一产能规划几乎已经宣告了电池回收行业难逃一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达到58万吨。天风证券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380.3吉瓦时(约300多万吨),2021-2030年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这意味着,在回收产能已经更多的情况下,若上述产能按计划落地,回收产能和废弃资源供应量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张金惠则表示,5-8年前的装机量大致对应着现在的回收量,市场的主要局限在于现在的供给量还不够大。其次,各家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内循环。这意味着市面上的流通量更少;而下一次大幅的起量或许还要等待3-4年。从新能源汽车装机来看,除了2015年,2021年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不低于8年或者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以8年为期,未来供应量的大幅上升还需等到2028年。
不过产能的上升或许不会很快。格林美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的工厂,包括整体设备、自动化和流水线都相对完备,是

5)据电池的供应量来培养相应数量的工人。由于锂电池的燃烧风险,为了确保安全,工人基本上要经过一年的培训才能上岗操作;此外;资质较差的企业也可能会被出清。近年来,涉足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据统计,2018-2023年,工信部分别公布了五批共156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白名单,相当于“正规军”。其中,梯次利用企业数量仍居首位,多于再生利用资质,占比近六成。细分来看,资质既分为拆解回收、梯次利用,也有破碎成黑粉,冶炼资质。格林美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有回收综合利用和破碎成黑粉资质的企业比较多,但是能真正把黑粉变成可利用金属资源的企业是非常少的。为了回收行业更好发展,也建议政策监管上规范小型工厂并加强白名单筛选。

发布时间:2024/7/10 5:17:17 查看:83次

上一条:锂电厂转战商用车市场,轻重之间显“道行”深浅--3 返回
下一条:电池回收千亿市场或将爆发,宁德、赣锋等已入局,行业难逃一卷?--2
上海企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56637030 传真:021-66981091 移动电话:13816294308 联系人:俞鹤鸣 Email:13611843787@126.com
地址:中国 上海市沪太路5018弄梓坤科技园608号 邮编:200070 沪ICP备:200016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