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督察进驻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准备工作往往就有半年;此前为了应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各地搞“一刀切”的现象很多。
1)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河南时,就曾经接到投诉——许昌市长葛市大周镇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到来,上级部门要求当地企业全部停产。
2)为此,两名成员组成了机动组,前往大周镇一探究竟。在大周镇政府,他们发现了一份名为“大周镇迎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应做的主要工作”的文件,上面写着:“打铜米、铝米,打钢丝,筛选铝屑,拆解涉油污电机,一律停产……”
▼图片来源:中国环境
3)督察组询问,这是什么时候制定的文件?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排这些事我知道,什么时候制定的我不知道。我们不是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专门弄的,平时也做这些工作的。我们叫环保攻坚月。”事实上,在大周镇,“环保攻坚月”这个说法第一次出现是在十几天前的4月2日,之前未曾有相关提法。
4)对此,时任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总协调人郭伊均表示,如果企业存在问题,那么地方政府应力促整改,而不是借督察之机,临时抱佛脚,让企业关停。如果只是常态化监管,更不应该以“迎接督察”为名,抹黑督察工作。
5)为了纠正类似现象,每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要专门致函被督察对象,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并简化督察接待安排,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6)事实上,如今要想“临时抱佛脚”来应付督察也越来越难了。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翟青曾表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前都做足了功课。督察进驻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是准备工作往往就有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
▼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翟青。
图片来源:国新网 7)在进驻前夕,督察人员会从日常掌握情况中梳理线索,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开展大范围的暗查暗访,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督察中,督察组还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发现问题,充分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红外成像等技术装备,提高督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在督察进驻前夕都会形成进驻工作手册,每份手册都至少有40—50页,基本上都是问题线索,有的已经提前进行了取样和影像取证。
8)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各地如果不想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只有功夫用在平时,将污染治理工作常态化,真正地把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