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成本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下,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步伐加快;钠离子电池进展缓慢,主要源于高效储钠负极材料的缺失,且学界与商界普遍更青睐锂电技术。这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市场上的应用受到制约,未能迅速普及;随着全球钠离子电池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技术革新,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短板正逐步获得突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1、钠离子电池行业概览: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和低温表现上更具优势。此外,其采用的无定形碳负极材料相较于石墨,在快速充电时的损耗明显减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EVTank的最新统计数据和预测显示,目前钠离子电池企业的总计规划产能已近300Wh。但是如果要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仍然需要时间来培养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实现理论上的低成本水平。业内人士预计,到2025年钠离子电池可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都依赖于离子在正负极间的嵌脱过程来完成充放电,也包含了正极、负极、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等主要结构。锂离子电池之所以较早地开启了商业化之旅,主要是得益于锂的轻原子量、低的标准电极电位以及高的比容量。然而,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为出色,高低温环境下性能稳定,并且具备更强大的快速充放电能力,这使得它在电池领域具备显著优势。而更为重要的是,钠离子电池在资源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钠元素具有储量丰富和分布广泛的特点,能与现有锂电产线兼容的优势,使得钠离子电池在资源和成本上具有显著竞争力。这样也使得它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