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填埋、焚烧、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直接烘干作饲料和微生物处理技术,下面对以上几种技术介绍如下:
一、填埋处理技术:餐厨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在国内尚无成功应用的先例,其主要优缺点如下:其优点是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工艺相对较简单;其缺点是占用大量土地,耗用大量征地等费用;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新建填埋场,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餐厨垃圾的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形成不可逆的对周围大范围的大气及水土的二次污染;没有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人们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大前提下,填埋处理技术明显不适合我国餐厨垃圾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做详细介绍。但作为餐厨垃圾分选处理后不适宜生化处理的物料一种最终处理手段,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二、焚烧处理技术:焚烧是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过程,焚烧处理量大,减容性好,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但由于餐厨垃圾70%以上为液体部分,热值较低,不适合用来发电;同时燃烧会产生烟气等大量有害气和有害烧结渣等固体残渣,从一种污染转化为另一种更为严重、更为广泛的污染;与填埋技术一样,餐厨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在国内也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其主要优缺点如下:其优点是焚烧处理量大,减容性好;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其缺点是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餐厨垃圾水分含量高会增加焚烧燃料的消耗,增加处理成本;焚烧厂垃圾贮坑储存,会增加坑内的浸出水量;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及餐厨垃圾收集分类程度的不同,我国餐厨垃圾与国外餐厨垃圾差异较大,其特点是热值低、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另外焚烧处理投资过高,国内外应用经验较少,不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
二、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1、厌氧消化基本原理:厌氧消化是无氧环境下有机质的自然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影响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厌氧条件、C/N、微量元素(如Ni、Co、Mo等)以及有毒物质的允许浓度等。厌氧消化是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自然界内广泛存在。厌氧微生物是一个统称,包括厌氧有机物分解菌(或称不产甲烷厌氧微生物)和产甲烷菌。在一个厌氧反应器内,有各种厌氧微生物存在,形成一个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相对应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完成有机物厌氧代谢过程;国内应用代表工艺:Biomax厌氧消化处理工艺。
2、工艺流程与质量平衡: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主体工艺流程见下图。
*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进料与预处理单元;●厌氧消化单元;
●残渣脱水单元;●生物气利用单元。
3、工艺过程描述
(1)预处理:餐厨垃圾经过收运车辆的运输到达处理场地后,倾倒入进料池内。由于在餐厨垃圾产生地如餐馆,饭店收集垃圾时会使用塑料包装袋,因此进料垃圾首先进行破袋处理,破袋后的垃圾再进入预处理阶段,进行机械预处理。
*收运来的餐厨垃圾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干扰物质,如纸张,金属,骨头等。这些物质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不能被降解,因此应在预处理阶段被分选出去。纸张和金属类物质可循环利用,其他的物质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分选后的餐厨垃圾中仍然含有颗粒较大的物质,如水果,蔬菜,肉块等。颗粒较大的垃圾在输送管道内输送或在容器内搅拌时可能对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同时颗粒较大的物质比表面积较小,这样会使得垃圾颗粒在反应器内与厌氧菌的接触面积减小,降低厌氧发酵降解效果。为增强处理过程中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提高厌氧发酵的效果,在进行分拣后餐厨垃圾通常需再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垃圾颗粒根据不同工艺要求不同,通常情况下颗粒大小在10mm左右。
*粉碎后的垃圾可进行固液分离。餐厨垃圾在经过了分选、粉碎后仍然含有一些颗粒较小,但是在厌氧反应器中不能够被降解掉的固体物质,如细砂等。这些固体物质进入反应器后通过内部搅拌,会磨损反应器和搅拌器,降低设备使用寿命。长时间运行时,还会在反应器底部形成堆积,降低反应器的有效是使用体积。通过固液分离可使得这部份固体物质从垃圾中分离出去,只剩下可降解物质进入反应器,从而提高厌氧发酵罐的工作效率,保证产气稳定,进而保证整个厌氧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
*当餐厨垃圾的干物质含量(TS)高于反应器设计进料TS时,通常会在垃圾进入反应器前加入清水或循环回流水进行稀释,以降低TS。此时可在预处理阶段设均浆工艺。经过均浆后的垃圾物料再通过管道输送入反应器内。
(2)水解酸化:经过预处理的餐厨垃圾进入水解酸化罐内进行水解酸化。在此之前,可以设置热交换设备,使得垃圾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实现升温,达到水解酸化所需温度,从而避免反应器内温度出现较大的起伏变化;有机垃圾在反应器内经过水和水解酸化菌的作用下,由块状、大分子有机物,逐步转化成为小分子有机酸类,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气体。水解酸化阶段产生的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丙酸,丁酸等。由于水解酸化过程进行的很快,反应器内很快形成酸性环境,也就是说pH值在降低。尽管水解酸化菌的耐酸性很好,当pH值过低时,菌类仍然会受到抑制,导致降解效果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向反应器内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但碱性物质的加入会增加盐度,对厌氧发酵和沼液处理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为解决pH值过低的问题,也可使用pH值较高(约8)的循环回流水进行中和。回流水的使用可部分解决发酵后沼液处理问题,实现厌氧发酵厂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同时使用回流水也可补充部分养料及稀有金属供给厌氧菌使用,避免菌类因营养缺乏引起的活性下降甚至死亡;水解酸化阶段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硫化氢,不能直接排放进入空气,经过脱硫处理后气体可直接排放或作其他用途;水解酸化阶段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5℃-35℃,并且不会随着产甲烷阶段的温度变化而改变,维持反应器内温度可使用沼气热点联产后产生的热量实现。
⑶ 产甲烷:产甲烷阶段也可称为产气阶段,这一阶段是厌氧发酵的核心阶段,厌氧发酵的主要产品都来自于这一阶段,因此,控制好这一阶段是控制好整个厌氧处理的关键;水解酸化阶段的产物如有机酸类和溶解在液体中氢气,二氧化碳等通过管道运输进入产甲烷罐中,有机酸和气体在反应器内被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硫化氢在水解酸化阶段已经释放出去,在产甲烷阶段的硫化氢产量很小,几乎可忽略不计; 由于进入产甲烷罐的物料为水解酸化后的有机酸,因此反应器的可以适应较高的有机负荷,同时缩短物料的停留时间。根据国外现有经验表明,反应器的有机负荷通常在3 - 4.5 kg TS/m3.d 。沼气产量可稳定保持在700 - 900 L/kg TS 之间,沼气中甲烷浓度在60%-75%间;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有很多,如反应器内的温度,pH值,进料垃圾的碳氮比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厌氧降解的稳定性。表3.6中列出了影响厌氧降解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其工艺适宜值。 表1 厌氧降解影响因素及其工艺适宜值
影响因素 |
水解酸化阶段 |
产甲烷阶段 |
温度 |
25℃-35℃ |
中温:35℃-38℃
高温:55℃-60℃ |
酸碱值(pH值) |
5.2-6.3 |
6.8-7.5 |
碳氮比(C/N) |
10-45 |
20-30 |
固含量 |
< 40 % TS |
< 30 % TS |
养料 C:N:P:S |
500:15:5:3 |
600:15:5:3 |
微量元素 |
无要求 |
镍,铬,锰,硒 |
⑷ 沼气利用:沼气自生物反应器产生后,会先行通过化学脱硫系统将其中的硫化氢去除,由于硫化氢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为了保护热电联产系统,因此需要去除生物气体中的硫化氢。净化的生物气体会先送到沼气储罐。储罐设有高压保护系统,同时还设有冷凝水的收集系统;在沼气储罐内的生物气体,部分会通过风机输送到热电联产系统,部分会经过压缩后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作为搅拌气体使用;除了直接燃烧发电之外,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还可以在经过脱碳净化后进入城市煤气生产企业,经过加压后进入管网,供给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4、厌氧消化处理技术优缺点:其优点是具有高的有机负荷承担能力;能回收生物质能;其缺点是工程投资大,占地较大;设备安装调试相对困难,工艺较复杂;产生的沼液量较大,处理难度大,无害化程度不高,产品销路不好;运营成本高。
四、高温好氧堆肥处理技术:高温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可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被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不溶的胶体有机物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的物质,再深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代谢活动,进行分解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和合成代谢(生物合成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换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利用堆肥处理技术来处理餐厨垃圾是餐厨垃圾处理的方式之一,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图2堆肥处理工艺流程图
1、工艺流程说明:
(1)卸料:城市餐厨垃圾收集系统的收集车将餐厨垃圾运至处理厂,经地磅称重后进入接受与存储车间进行卸料。接受与存储车间分为卸料区和存储区。在卸料区内,收集车将餐厨垃圾卸入为接料斗内,料斗装满后,移入存储区。料斗在卸料区和储存区的倒运由车间内桥式起重机完成。
(2)垃圾预处理系统:装满餐厨垃圾的集装箱由桥式起重机吊起,转移到卸料装置上,将餐厨垃圾给入复合式筛分机内,该筛分机按粒径大小,将餐厨垃圾分为筛上部分和筛下部分,筛上部分主要为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骨头等,该部分物料给入人工拣选的带式输送机上,人工拣选的带式输送机上配置有磁选机,通过磁选机选出铁质金属回收利用,其他不可回收的物料送填埋场填埋。筛下部分进入下一道工序。
(3)机械脱水:物料经脱水机进行固液分离,固含量较高的物料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堆肥处理。高油脂废水经过除油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
(4)发酵和堆肥:原生垃圾经过预处理后,首先送发酵隧道内发酵。发酵隧道为密闭厂房式构筑物,下设通风排水道。发酵隧道由装载机进出料。
*卸入隧道内的垃圾由装载机堆高,保持隧道内垃圾平均高度达到一定高度,保证适宜的湿度。发酵采用鼓风机强制通风供氧。鼓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根据发酵仓内料堆的温度调节鼓风机的转速,以保证料堆内氧浓度不低于10%。垃圾在发酵仓停留时间为25~30天,然后用装载机将其送到后处理系统。
*翻堆机进行定时翻堆,每隔两天翻堆一次,并进行通风和引风,增加发酵的含氧量,及时抽走产生的废气。
(5)堆肥后处理系统:粗堆肥料再被运往弹跳筛进行筛分处理,通过弹跳筛筛分后,粗堆肥物料可按粒径及比重的不同分为大于12mm和小于12mm两大类, 筛下物Ф<12mm的即为成品肥,暂时储存在精堆肥存放场中,可对外出售。筛上物Ф>12mm的物料送填埋场填埋处理。
2、堆肥处理技术优缺点分析: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产品有农用价值;其缺点是对有害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的污染无法很好解决、无害化不彻底;处理过程不封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肥料质量受餐厨垃圾成分制约很大,销路往往不畅;堆肥处理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五、饲料化处理技术:饲料化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物理手段将餐厨垃圾经过高温加热,烘干处理,杀毒灭菌,除去盐分等,可以最终生成蛋白饲料添加剂、再生水、沼气等可利用物质。
1、工艺流程图:
图3 饲料化工艺流程图
2、工艺流程描述:
1]、破碎筛选系统:由于泔水中异物过多,需要在处理之前系统进行破碎并自动筛选,将垃圾中不能被资源化利用的成分如筷子、塑料袋、瓶盖等异物质自动分拣出来,同时将经过分选后的餐厨垃圾均匀破碎成小颗粒。
2]、固液分离系统: 破碎后的餐厨垃圾,通过螺旋挤压压缩去除其中水分和盐分,脱水后的含水率低于75%,投放的垃圾减量60%,可去除75%以上的盐分。分离后的固体餐厨垃圾进入饲料原料生成系统,液体除油后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油脂;可进一步加工为油酸,作为工业用油的原料。
3]、 饲料原料生成系统:经过破碎筛选和脱水处理后的餐厨垃圾进入饲料原料生成系统。该设备采取间接加热的方式,确保原料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并有效杀灭有害菌。加热温度控制在90℃-120℃之间。处理后的原料经冷却筛选机进行冷却和二次筛选,并再次粉碎,生成含水量低于13%的蛋白饲料添加剂。核心设备单机日处理量为100--125吨,可根据来料和空间资源灵活安装和配置。
4]、冷却筛选系统:干燥工序后的高温产出品输送到冷却筛选系统进行冷却处理和二次筛选,分离出破碎筛选中遗漏的金属、骨头等细小异物质,经常温冷却处理,确保生成的饲料原料质量。
5]、细破碎系统:将生成的饲料原料从大颗粒粉碎成均匀的粉末状,压缩成型后采用统一规格的包装打包,作为饲料原料供给饲料加工厂。
3、饲料化处理技术优缺点分析:其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资源化程度高;占地较小;其缺点是无法避免蛋白同源性问题,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用作饲料存在一定隐患。
六、微生物处理技术
1、概述:微生物处理技术是选取自然界生命活力和增殖能力强的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在生化处理设备中,对畜禽肉品、过期食品、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各种有机物得到完全的降解和转化;不仅解决了各类有机物及时、彻底、无害化处理,减少人畜交差感染和环境污染,同时通过资源循环系统工程,产出高活菌、高能量、高蛋白的固体再生资源---活性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按照不同的配方和特殊的工艺,经过深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微生物肥料菌剂和生物蛋白饲料,应用在有机、绿色生态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业,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使环保产业、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完全的产业化运作,其高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城市解决土壤、水质、面源污染、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国内应用代表工艺:(BGB微生物资源循环处理技术)
2、餐厨垃圾处理微生物处理技术工艺流程详见下图4 :
图4 微生物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图
2、工艺过程描述:
1]、预处理:预处理的主要功能是对餐厨垃圾的来料进行计量、受料、分选和输送。以基本解决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类;餐厨垃圾在运至处理厂后,首先经电子地衡称重计量后,卸入预处理车间的卸料槽中,经板式破袋给料机破袋后,将餐厨垃圾输送到自动分选机中进行分选,筛上物的物料将被集中收集后送填埋场填埋处置,筛下物料将进入湿料缓冲仓,进入生化处理段。来料输送、破袋、分选等整个处置过程是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环境臭气被收集系统的统一收集后,送往生化处理系统处理。
2]、微生物生化处理:微生物处理是该种处理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菌的发酵原理是以餐厨垃圾作为培养基(调整碳氮比为25:1)、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复合菌种,在一定的PH值、发酵温度、含水率的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好氧发酵,促进微生物菌分裂增殖速度达到对数级,实现转化蛋白的作用,降低含水率,使微生物菌在此时生成芽孢体,进入休眠状态,能够很好的保存产物;微生物菌种个数达到108cfu/g以上,微生物处理技术选取自然界具有新陈代谢活力、增殖、作用能力强的天然复合微生物菌种,包括芽胞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十几种菌种,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发酵,复合菌协同作用,增速繁殖,保证了发酵产品中的菌数。原料经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已经发生了分解转化,故不存在蛋白同源性问题。应将大分子蛋白位点经过微生物发酵全部转变小分子蛋白位点,即全部转变成为小分子蛋白和小肽等更容易被吸收的蛋白,而不再是原来的动物源性蛋白和植物源性蛋白;为保证标准化操作,进入生化处理设备中的餐厨垃圾首先需要加入调整材调节其含水率,在配以一定比例的微生物原菌后,一般要经过几个小时的发酵及干燥,经干燥冷却后的物料含水率≤13%以下。经灭菌和稳定熟化后的物料,通过出料口排入密封的皮带输送机中,然后输送至后处理车间。
3]、后处理车间:后处理车间由斗式提升机、半成品仓、成品仓以及分级筛、均混设备和自动计量设备组成;熟化物料经带式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进入半成品仓,经初步筛选去除木块、塑料等物质后,通过磁选截留筛下物内的铁质金属后进入成品仓,并完成装袋。筛上物则无利用价值,直接送去填埋。
3、产品的特点与作用
1]、肥料菌剂的特点与作用
(1)自携高能,快速增殖。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菌剂中的复合菌群处于中熟状态,在土壤中可快速繁殖,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
(2)活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土壤中难被作物吸收的养分转化为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3)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施入土壤后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在作物根际周围形成优势菌群,有效拮抗土传病害。同时分泌多种生长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抑制多种病原菌的侵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对常见的立枯病、黄萎病、黑斑病、霜霉病、根腐病、晚疫病和病毒性花叶病等三十多种病害都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4)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微生物对生态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菌剂中的芽孢菌属、链球菌属和放线菌能有效地分解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和茅草枯等多种高残留农药,提高食品安全性,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5)产品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该菌群来自土壤,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各种作物,农业生产中可大面积使用。
(6)增加土壤碳库。微生物肥料菌剂完成有机质“从土壤中来,回土壤中去”的有机碳循环。同时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相当于减少CO2排放。
2]、饲料菌剂的特点与作用
(1)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发酵产物属于微生物产品,而非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产品。产品中的蛋白主要来自于有益微生物的菌体蛋白,动物源性原料和植物源性原料经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已经发生了分解转化,故不存在蛋白同源性问题。
(2)富含多种特殊生物活性物质,有效调节机体的微生态平衡,改善消化道机能;有效保证动物的能量、营养需求;
(3)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采食,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
(4)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饲料成本;
(5)增强免疫力和免疫应答,提高抗病力;
(6)消除动物粪便恶臭,优化养殖环境;
(7)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加工和饲喂成本;
(8)有效改善肉蛋奶动物食品品质和风味。
4、微生物处理技术优缺点分析: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无需繁杂分拣;资源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高;微生物产品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产品有市场销路较好,不存在蛋白同源性问题,产品质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很好的的实现了餐厨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其缺点是一次性投资略高,后端农业生产资料应用产业链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