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华北电力大学、苏州大学等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掺杂剂-添加剂”协同增效机制,并成功开发创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形成具有高结晶度、低缺陷和优良取向的稳定钙钛矿薄膜。
1、在孔径面积为 27.22cm² 的钙钛矿组件上实现了 23.30% 的认证效率,稳态效率达到 22.97%。并且,经过连续 1000 小时模拟太阳光照射后,在室温下和 65℃ 工作条件下,其效率分别保持在初始值的 94.66% 和 84.53%。
图丨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结构及光伏性能(来源:Nature)
2、这意味着大规模生产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所面临的众多挑战,如效率、稳定性、一致性、可重复性以及良品率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该研究不仅为进一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深入的理论指导,而且展示了该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极大地推进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实用化和商业化进程。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3、近日,相关论文以《掺杂剂-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增强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性能》(Dopant-additive synergism enhances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为题发表在 Nature 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博士后研究员丁斌博士、华北电力大学丁勇副教授、苏州大学彭军教授、EPFL 研究助理詹·罗曼诺·德盖亚(Jan Romano-deGea)和琳赛·E·K·弗雷德里克森(Lindsey E. K. Frederiksen)为共同第一作者。 EPFL 荣誉教授穆罕默德·卡贾·纳齐鲁丁(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保罗·J·戴森(Paul J. Dyson)教授、费兆福研究员、苏州大学张晓宏教授和华北电力大学丁勇副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