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池回收,蓝海翻涌: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景气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从2016年开始发展,企业数量也伴随着动力电池集群式退役,出现猛增态势。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从事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企业有1.2万家,到了2023年已经猛增至5万余家。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电池回收“粥多僧少”、企业运营水平良莠不齐的局面。
1)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就曾指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竞争格局仍呈现“小、散、乱”的局面,行业发展存在电池流向管理难、电池回收价格混乱、无资质“小作坊”无序扩张等问题。 2)和前文提到的“正规军”相比,这些“小作坊”不但存在着环保、安全等隐患,其无序扩张不但对正规回收利用企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高质量的回收产业产能也难以开展。 3)与动力电池制造行业“一超多强”的竞争局面相比,回收市场格局目前还较为分散,“小作坊”和个体回收商庞杂,大型正规回收企业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不过,大浪淘沙始见真金,近几年规模化、合规化的企业也逐渐涌现,在技术、资金、产线升级等方面有较大投入的规模化企业比重都在逐年增加。 4)自2018年9月以来,工信部多次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首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仅有5家,但随着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不断发展,2020-2022年间第二、第三、第四批次白名单中上榜企业也随着增加,数量分别为22家、20家、41家。
5、随着电池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白名单扩容是必然趋势。2023年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第五批白名单涉及68家企业。至此,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总量已经达到156家,这其中95家为梯次利用企业,51家为再生利用企业,10家为综合利用企业。
6、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已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行业现状,工信部也表示,将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管约束力度。对于国内电芯厂商还有材料企业来说,聚焦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除了动力电池退役下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需求,还有国际贸易的考量。此时正是中国锂电产业链产品出海,扩大全球贸易的关键时期,面对欧美主要市场“碳壁垒”和“环保门槛”,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体系,而动力电池回收这是这一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政策引导、行业规范不断出台,再加之头部企业的良性竞争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会实现“量”与“质”的共同提升,希望国内头部企业也将为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供更多的“中国式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