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市场空间巨大
除了通过电池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破解冬季续航能力缩水“焦虑”外,热管理系统也是实现快速充电和提高续航里程的关键性技术。
据欣旺达动力研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电池热管理方案经历了被动热管理、风冷、单面液冷、多面液冷、冷媒直冷、热泵热管理、浸没式等多类型热管理的并行与迭代。“未来电池热管理系统依然会百花齐放,向换热界面、热源机理创新方向前进发展,围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低成本、高热效,实现电池系统长寿命高性能的目标。”
从技术难度来看,热管理技术也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动力电池系统对温度控制效率及可靠性、电芯温度一致性要求严苛,因此热管理系统对设计精度、换热效率、轻量化、长期可靠性均有很高的要求。
车企、电池厂商也纷纷发力热管理技术。2024年1月9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比亚迪申请一项名为“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以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1月6日,广汽埃安申请电池热管理性能试验专利,能更为真实地模拟电池包在整车上的安装状态。欣旺达预研或投产直冷换热、大面冷却、大面+极柱冷却、底冷+极柱冷却、浸没式等前沿技术路线产品,可以定制匹配客户端对电池系统2C~6C快充温度控制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热管理系统一直被国外巨头垄断,慧博数据显示:电装、翰昂、马勒和法雷奥四家企业凭借着先发优势占据了全球 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电装以接近30%的市占率为全球汽车热管理行业的龙头。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本土厂商在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等关键零部件上取得技术突破,这一市场格局正在被改写。
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主机厂和科技公司引领行业变革,热管理系统逐步向集成化迈进,自特斯拉率先大规模在电车上采用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以来,比亚迪在2021年推出e平台3.0的热管理系统,全面取消了耗能最大的PTC控制模组,在设计思路上趋向集成化。华为也在2021年HI新品发布会上重点发布了热管理系统TMS,也采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国内狭义乘用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空间将从2022年的820.80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320.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2.63%。银河证券研报也显示,2025年热管理市场规模可达1140.31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6.54%。
在千亿元的市场规模预期下,国内热管理龙头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下,盈利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以三花智控、中鼎股份、银轮股份等为代表的热管理龙头公司的业绩表现明显向好,他们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基本上均取得两位数增长,其中,奥特佳净利增幅高达322.60%,松芝股份、银轮股份净利润增长也超过90%。
以汽车热交换器龙头银轮股份为例,2023年12月18日,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至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0亿元至6.40亿元,同比增长53.93%至66.98%。这一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同花顺新能源分析师吴启元表示,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一环,其作用愈发重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大幅增加了热管理等零部件的市场需求。由于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尚处于初级发展,且技术也较为复杂,具体的市场技术路线还未定型,行业还未达到内卷的程度。因此,在热管理领域具备较强实力的零部件厂商率先实现高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