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体化锂业巨头,锂价影响业绩短期承压
1). 深耕锂业 20 余年,业务全产业链覆盖:公司深耕锂业 20 余年,已发展成一体化锂行业巨头。2010 年前,公司 通过投产高纯金属锂、商业化正丁基锂、卤水提锂等多条生产线,实现 了锂业务的国内领先布局。2010 年公司成功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 中国锂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公司积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上游资 源布局,通过投资并购,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爱尔兰和中国 青海、江西等地掌握了多处优质矿源。同时,公司注重国内产能建设与 产品开发。2012 年完成电池级氢氧化锂开发,2013 年建成万吨锂盐工厂,2016 年成立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并建设全自动聚合物锂电池生产线, 2017 年扩大氢氧化锂、碳酸锂、动力电池产能。2018 年公司于香港联交 所上市,成为锂行业第一家“A+H”同步上市公司。同年,公司与 LG 化 学签订《供货合同》,与德国宝马、特斯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持续推进,2020 年投产马洪工厂三期项目,新增 5 万 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年产能;2021 年首批搭载赣锋固态电池电动车完成交 付;2022 年重庆 20GWh 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等锂电项目开始建设; 2023 年筹备敕勒川乳业开发区一期年产 10GWh 电池生产项目。目前, 公司已发展成为锂行业巨头,并努力跻身于全球锂电池行业第一梯队, 引领锂电池技术创新的新时代。
2)股权架构集中,实控人为李良彬先生。公司第一大股东为 HKSCC NOMINEES LIMITED,股权占比 20.00%。实际控制人为李良彬先生, 股权占比 18.77%。公司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赣锋循环、赣锋 国际、青海良承等,控股子公司新余长锋投资、江西赣锋锂电科技、中 凯矿业科技等。子公司根据不同地区,针对不同业务分别进行布局,股 权结构清晰。
3)公司业务协同化布局,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公司实现一体化布局完整的 锂行业生态链,业务覆盖上中下游以及回收循环。
(1)上游:拥有全球 优质的锂辉石、卤水、黏土矿源,利用清洁提取工艺,提升原料利用率 和环保性。
(2)中游:生产高品质、优性能化合物,主要产品有电池级 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其他锂化合物、铯化合物、铷化合物;同时, 生产轻材质、大能量的金属制品及锂金属负极材料,主要产品有锂箔、 锂合金、锂粉、锂粒子;此外,通过电池回收生产三元前驱体,已覆盖 523、622、811、51530 以及 NCA 等多种类型。
(3)下游:拓展多种电 池产品,广泛涉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设备电池等类型,满足能 源需求。(4)回收:回收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以及含锂溶液,循环再生利用资源。
4)锂矿价格下跌滞后,高价库存对业绩造成压力:受锂价价格下跌影响,营收净利有所下滑。公司主营收入来源于锂产品, 定价参考市场行情,产品销售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2 年锂化合 物价格整体偏高位运行,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营业收入 413.7 亿元,同比增长 274.6%;归母净利润 205.0 亿元,同比增长 292.4%。 2023 年来,伴随全球锂价下滑,同时考虑到锂矿定价模式此前为 Q-1(上 个季度的均价作为结算),存在价格滞后,因而公司成本端前期购买上 游锂矿价格较高,受锂盐价格下滑和锂矿价格下跌滞后双重影响下,公 司经营业绩短期承压,2023 年 Q1-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6.3 亿元,同 比下降 7%;净利润 60.1 亿元,同比下降 59.4%。
(1)营收结构较为稳定,主营金属锂和锂化合物。公司当前两大产品为金属 锂和锂化合物以及锂电池,自2019年两者营收和占比接近100%。其中, 金属锂和锂化合物产品营收占比基本保持在 75.0%以上,为主要营收贡 献来源。随着市场需求增长,锂电池系列产品自 2020 年起营收占比明 显扩大,2023 年 H1 公司锂电池系列产品营收占比 22.6%。
(2)公司成本费用管控优异,盈利持续走高后出现下滑。公司期间费用率整 体呈现走低态势,2022 年以及 2023 年 Q1-Q3 公司期间费用率均控制在 8.0%以下,成本管控能力优异。公司净利率变动与毛利率变动趋同,由 于收入快速增长与成本控制优异,2019 至 2022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22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 49.2%,销售净 利率达到 49.5%。2023 年 Q1-Q3,由于锂价下跌,公司销售收入下滑, 叠加锂矿原料成本较高影响,公司销售毛利率降至 17.3%,销售净利率 降至 22.9%。
(3)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践行技术赣锋理念。作为全球锂行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不断更新生产技术及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用于 技术项目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2023 年 H1,公司新增授权专利 120 项,其中发明专利 18 项,实用新型 102 项;截至 2023 年 H1,累计获 授权国家专利 702 项,其中发明专利 178 项,实用新型专利 524 项;秉持“技术赣锋”的发展理念,以技术为核心,立志将行业领先的技术专利储备和先进技术转化为产品从而越过行业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