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结构很简单,但是在中间电池片的处理上,工序还是挺多的;比如“硼扩散工序”,就是要在硅片里面形成P-N结,这是电池的核心。
2.原理也很简单,学过物理的应该都懂,太阳光照在P-N结上,就会形成“空穴-电子对”,然后在电场的作用下,空穴从N区往P区跑,电子从P区往N区跑,就形成了电流。
3.电流经过外部电路进入蓄电池,就完成了整个光电转化流程。
4.光伏电池主要分为P型电池和N型电池两种。
5.上图是我统计的主要研究技术路线,用蓝色标记的,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路线。
在2016年之前,光伏电池技术主要还是Al-BSF,在2017年后,单晶PERC电池钝化膜取代了传统的全铝背场,让转化率提高了1%,瞬间成为主流,一直到现在都是主流。
不过PERC电池的理论转化率极限值是24.5%,目前量产的转化率平均已经达到23%。
几家优秀公司的量产转化率更高,比如隆基绿能量产转化率已经高达24.2%,差一点的晶澳科技也达到23.9%,再差一点的正泰新能达到23.6%。
到了这个水平,意味着头部玩家已经没有多少增长空间,以目前的基础科学技术,又没办法突破理论极限值。
所以现在行业公认的是N型电池会成为主流。
N型电池目前主流是TOPCon电池,产能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IBC电池和HJT电池也是现在大家都在研发的路线。
6.理论上IBC电池和HJT电池转化率更好,但是工艺难度更高,成本也更高。
比如HJT电池,需要用到200℃的低温银浆和金属铟,这两个东西的价格都不便宜。
IBC电池的工艺太复杂,需要多次掩膜和光刻,都快成为半导体了,成本至少翻倍,所以现在没法量产。
不过今年IBC电池的关注度很高,毕竟转化率的潜力摆在那。
相比之下,似乎HJT电池可行性更高一些,虽然成本高一些,至少工艺难度没那么高。
7.毕竟转化率高达26%以上,按照隆基最新公布的测试数据,已经达到26.5%,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在量产方面,通威股份是绝对的龙头,本来就还很小的市场,他拿走了20%。
不过这属于储备技术,现在还是以TOPCon电池为主。
所有光伏企业,基本上都在布局TOPCon电池,可见PERC电池已经快到英雄末路了。
目前有超过10家企业布局TOPCon电池,根据各公司公告的数据,“一道新能”夺冠,量产转化率已经达到26.1%。
后面几家比如大恒能源、晶澳科技等等,基本上也在25.6%以上。
8.突然想起前两天看到的新闻,中科院发布的一份检测报告。
9.上图是我截取的一部分,这是“英发睿能”的一款N型TOPCon电池检测报告,效率已经达到26.21%。
1)今年TOPCon电池的行业产能也是突飞猛进,目前已经超过300GW,今年投产的可能是350GW左右,如果算总产能,可能接近500GW;而且我看很多新玩家的扩产趋势,明年行业产能是冲着与PERC电池争头把交椅去了。
2)最积极的是晶科能源,目前产能高达55GW,之前的公告说今年计划将达到90GW,并且在10月底还发布了一个检测结果公告。
3)目前全面积电池转化率高达26.89%,刷新了纪录,非常优秀,还有名字很相似的晶澳科技,也很积极,投产已经达到46GW,而且还有33GW的组件。正泰新能的起步很早,量产时间也很早,但是扩产速度似乎不快,到现在也才26GW的电池和21GW的组件。
隆基绿能和阿特斯也不小,超过30GW,超过10GW的公司,我统计的就有15家。
隆基绿能最是口是心非,当时口口声声说重金押注BC电池,结果反手就大幅度扩产TOPCon电池
其实光伏电池的流通远没有硅料、硅片和组件那么大,因为很多公司生产的电池都是给自己用。
主要对外销售光伏电池的公司是通威股份、爱旭股份和中润光能等。
比如爱旭股份的ABC电池,是他的当家产品。
电池的行业数据没什么意义,因为主要是各光伏企业自己做成组件出售。
像通威这种是另类,通威股份已经连续6年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在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选择,全都做,所有技术路线通威都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