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国生态结构调整的路径方向,我国生态结构的调整路径和方向,主要从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碳汇交易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科学谋划建设生态系统。根据测算,我国碳达峰的峰值是144亿吨碳排放,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144亿吨碳排放,一部分要通过减量减掉,一部分要通过生态系统吸收中和掉。据测算,1立方米林木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并释放1.62吨氧气。我国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承诺增加40亿立方、10亿立方林木,将中和掉73.2亿吨、18.3亿吨二氧化碳。但从我国的自然条件看,胡焕庸线以西难以大幅度增加林木蓄积量,所以,应合理规划、测算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时段生态系统建设,争取生态系统能够中和更多二氧化碳。 二是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参与力度,鼓励高碳排放企业购买生态碳汇。 三是规范发展碳交易、碳金融。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由碳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金融工具三部分组成,采用的是以碳配额为核心,CCER为辅的交易体系。存在真实性存疑、流程繁琐、交易效率低、标准及价格不统一等问题。应引入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碳排放项目核证平台,从底层逻辑上解决碳排放核证问题,确保碳排放核证过程可靠、透明、标准、高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排放权质押、碳期货、碳期权以及挂钩排放权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碳交易、碳金融体系。 5、构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径和方向 1)目前,世界各国的高压输变电设备,无论是3.5万伏、11万伏还是22万伏,每一千公里的电能损耗高达20%左右,而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每一千公里的电能损耗仅仅是1.5%,由此可以考虑运用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构架全球能源互联网。 2)这里有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就是地球每24小时绕太阳自转一圈,也就是说,在这24小时之内,地球上总有一半的地方被太阳所照射,如果建设一个以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为依托的全球互联互通的以清洁的太阳能、风能为主要能源的能源互联网,则可以实现全球各地的发电基地轮流发电,持续供应全球的完美格局。事实上,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超过100万亿千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开发出万分之五,就能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 3)当然,这一设想的实现,有赖于全球的通力合作,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3个特大型互联电网,以及南部非洲、海湾地区、南美洲等地区的跨国互联电网。中国(除台湾地区)已经实现全网互联(最近,我国电网停了缅甸果敢地区的电,我才知道我国的电网也与周边国家有一定程度的联结);因此,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发布的规则,分两个阶段,分别于2030年、2050年,构建洲内互联、洲际互联,最终全球互联的电网体系。既是时间线拉的更长一些,只要这个计划能够基本实现,不仅省去了储能的麻烦,还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的美好愿景,将有真正实现的充分可能。 4)另外,在回答学生提问关于氢能源利用的问题时,黄奇帆教授对氢能源利用也谈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氢的然后只产能能量和水,因此氢是清洁能源。 第二,氢是一种二次能源,制氢本身要消耗能量,所以氢能的推广利用和制取效率直接挂钩。 第三,氢的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始终是一个重点议题,氢气在高压条件下的爆炸当量远高于同重量的TNT炸药。 第四,氢能最主要的应用方式就是燃料电池,但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国产率不高,综合技术也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发新型燃料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