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路径方向,黄奇帆教授认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需要注意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未来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总规模问题。一年有8760小时,核电年利用率7400小时以上,火电一年4500小时,水电一年3000小时左右,风电一年2000小时左右,光伏电一年150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同等发电量下,光伏、风电装机需要3倍于火电,水电装机需要2倍于火电。2020年,我国总发电量为7.62万亿度,总装机22.29亿千瓦,其中火电12.5亿千瓦。如果到2060年国民经济发电量需要20万亿度,换算为火电装机为50亿千瓦,替代为清洁能源,则大概需要120亿—150亿千瓦。 二是不同类型清洁能源比例结构问题。我国承诺,到2030年光电和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到2030年、2060年分别达到25%、80%。实现这个目标,若按照2060年120亿千万装机需求测算,黄奇帆教授认为,需要大规模发展光伏和风电,光伏装机达到50亿千瓦,约是2020年底的20倍;风电装机达到22亿千万,约是020年底的8倍。两个占到总装机的60%,水电装机容量比重由现在的16.5%降到5%,核电由现在的2.2%上升到10%,氢能占到5%。最后,10%的天然气、10%的煤炭。 三是清洁能源生产力的布局问题。清洁能源布局应发挥不同区域间禀赋优势,沿海地区不要大规模推广分布式能源,那将影响电网高效安全运行。应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新能源大基地,用特高压电网进行西电东送。50亿千瓦的光伏,可在新疆戈壁沙漠建20亿千瓦,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各建7—8亿千瓦。风电以沿海和西部地区为主,不要四面开花。水电集中在西南地区。氢能的利用开发聚焦在清洁能源储能上,即利用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等地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白天产生氢气、晚上用氢气发电再输送出来。这不仅规避了氢运输的安全问题,还可以有效解决光电风电波动消纳问题。 四是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节奏问题。应按照“先立后破、爬行盯住加保障安全冗余”的原则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总体上,清洁能源进入后,火电退出有个10年的过渡过程,保持一定的安全冗余。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老的煤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天然气机组,利用好页岩气新能源,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五是我国在绿色能源、清洁能源装备即碳汇资源出口方面的问题。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的过程中,我国不但可以摆脱石化能源进口依赖,还可以能出口清洁能源、绿色电力,并可以向世界提供先进的清洁能源装备。最后,随着未来国际碳汇体系逐步成形,我国的绿水青山,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转化为“金山银山”。 3、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方向,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倒逼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需要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快形成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能源结构的巨大调整汇带来天量投资。在供给端,按每千瓦4000元投资测算,120亿千瓦装机需投资48万亿;在消费端,电动车、智能环保建设将形成40万亿投资;在传输、配送环节,特高压输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至少需要50万亿投资。对此,各地不能一哄而上,国家层面应鼓励优势地区打造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在技术路线上,要理性,特别是对于氢能的开发利用要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另外,对于新能源主导企业、独角兽企业,应注意国有资本给予投资支持,防止被外资控股。
二是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我国工业系统存在五个较大问题,一是物耗大,消耗了全球矿物开采量的一半;二是能耗高,单位能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三是废物利用率低,工业品废弃物回收利用不到发达国家的1/4;四是工艺落后,小化工、小炼钢、小火电还留存不少;五是单位碳排放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因此,工业部门减碳、脱碳,也应当从源头减量、节能减排、循环回收、工艺改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手,学习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市场化机制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同体,推动构建绿色低碳新型工业体系;以合成生物技术助推工业领域减碳固碳。比如对微藻、蓝细菌、梭菌等自养微生物进行生物工程改造,构建“细胞工厂”,通过光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各类化学品和燃料;再比如通过改造大肠杆菌、酵母等异养微生物,实现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国内外科研机构已经实现利用富碳气体生产乙醇、聚乳酸等一系列化工原料。未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发展,大量原料和消费品的生产过程可以被生物合成所替代,有望对建立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基础上的传统工艺流程和材料体系带来颠覆性变革。 四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关于服务业有一种理论,即“鲍莫尔病”。所谓“鲍莫尔病”,就是指随着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服务业的成本也在水涨船高;如果服务业的需求完全无价格弹性,那么劳动力将会不断从制造业转移至服务业,服务业比重在提高的同时,整个国家经济增速逐渐变为零。(比如,现在,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不但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变少,而且单位生产的薪资也随之降低,大量劳动力由制造业转而进入外卖等服务业。但一个人送外卖的效率是有天花板的,一旦达到人力所能的极限,则服务业生产率将停滞不前,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而停止不前。)。
但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会长期停滞的情况将发生变化,部分服务业的生产率正在得到前面提高。(比如,尽管300年前的莫扎特四重奏要4个人演,300年后依然要4个人,但借助互联网、AR/VR技术,听众可能来自全球任何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