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乳化)沥青设备

沥青拌合(再生)设备

沥青改性配套设备

谷朊粉设备

超高压压榨机

乳化机及胶体磨

环保设备

MVR蒸发器

岩沥青设备

湖沥青设备

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问题、经验借鉴及合作之三

2)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1)日本的经验做法。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培育和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首先,政策扶持。日本极其重视建设“氢能社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押注“氢路线”,不惜放松管制,降低门槛,跨越各类制度性障碍,激活民间资本对氢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重点对燃料电池和加氢站进行财政扶持,日本政府对加氢站的建设者给予50%以上的补贴力度,旨在推动氢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氢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其次,坚持技术创新。为了突破关键技术,日本政府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同时注重与国外科研院所、企业展开合作。在技术开发上加大投入,以日本丰田为例,丰田的燃料电池车技术,包括催化剂、电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为了在国际市场占据更多规模,2022年丰田宣布投入更多资金,不断致力于提高技术和降低成本。最后,发挥协调部门和行业联盟的作用。日本通过联合政府和企业建立“自治体联协会议”,更好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沟通和协调不畅等问题。充分利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等角色发展氢能产业。例如,在推进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布局方面,2018年由丰田牵头日产、本田、东京燃气、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十余家企业建立JapanH2Mobility(JHyM)联盟,旨在与维护和运营加氢站的基础设施公司、汽车制造商、金融投资者等合作,沟通政府和地方企业,挖掘需求,在全国推广加氢站建设。
(2)通过梳理日本的举措,中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首先应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氢能源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阶段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国应充分借鉴日本等先发国家相关政策经验,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明确将氢能与国家未来能源体系建设相结合,组织利用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不同环节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产业联盟的力量,由政府牵头编制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中国特色的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积极构建涵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应用示范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其次,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联盟,借鉴丰田、本田等日本著名车企联合成立氢能委员会的经验,联合国内外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早日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和整体集成提升技术水平。最后,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中国应借鉴日本等氢能先发国家财税激励政策经验,在氢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给予有效支持。一要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研发的支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对制氢、储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全产业链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燃料电池车辆示范性运营资金扶持;二要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特别给予加氢站、大规模储运氢示范装置等关键基础设施持续性资金扶持。

 

3)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合作展望:中日两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表现出各自优势的互补性及其发展模式的差异性,致使两国在市场、技术、产业政策等领域有极大的合作交流前景,也为解决两国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供可能。
第一,在市场方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2022年日本汽车销量420.13万辆,市场整体规模约为中国的1/7,并且大众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国民认识度不高,日本急需开拓国际市场,而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两国应积极利用RCEP框架开展市场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释放新兴市场潜力。2021年,日本对华货物贸易额为3502.6亿美元,对华出口增长了16.2%,其中汽车、化学、金属原料等对华贸易总体上占很大比重,表明日本可继续借助中国汽车市场,尤其在RCEP下开展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第二,在技术方面。中国资金雄厚,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但由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仍受核心技术不足困扰,而日本技术全球领先优势明显,但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两国可在相应领域开展合作,例如2019年4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与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向两家公司提供氢燃料电池(FC)组件。三方在福田生产及销售的FC客车上搭载亿华通FC系统和丰田FC电堆等零部件,合作推出氢燃料电池客车新产品。未来,中日两国的企业可以在技术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不断降低成本,例如借鉴日本的JXTG能源集团与中石化在第三方市场共同建设加氢站的合作经验,进一步扩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的合作。
第三,在产业政策方面。中国采取自下而上,发达地方政府落地先行的发展政策模式,因地制宜设立氢能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形成了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日本实行自上而下,中央政府政策先行制定、地方政府承接执行的政策模式,形成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未来中国日两国可以开展相关产业论坛、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方面的经验共享。例如2022年8月,中日线上举行汽车创新合作交流会,对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进行了探讨,推动两国氢燃料电池企业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9 15:58:21 查看:119次

上一条: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问题、经验借鉴及合作之二 返回
下一条:光伏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之一
上海企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56637030 传真:021-66981091 移动电话:13816294308 联系人:俞鹤鸣 Email:13611843787@126.com
地址:中国 上海市沪太路5018弄梓坤科技园608号 邮编:200070 沪ICP备:200016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