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乳化)沥青设备

沥青拌合(再生)设备

沥青改性配套设备

谷朊粉设备

超高压压榨机

乳化机及胶体磨

环保设备

MVR蒸发器

岩沥青设备

湖沥青设备

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问题、经验借鉴及合作之二

2、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借鉴及合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中日两国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发展路径,但依然面临着一些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通过梳理中日面临的个性问题及共性问题,进一步分析日本的经验做法,从而探索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地方;同时为解决个性和共性问题,展望两国可能会交流合作的领域。

1)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日面临的个性问题:中国面临的问题:

第一,产业规划晚,产业链建设尚不完善。当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虽初具雏形,但是产业链体系建设并不完善,主要以整车组装、示范运营为主,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日本等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化水平尚未得到提升。在实际生产中,受国内工业化水平的制约,其中主要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如高压储氢瓶、减压阀、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DCDC转化器(开关电源芯片)等尚不具备量产能力,主要的核心零部件如质子交换膜、氢气循环泵、空压机、氢喷射泵等长期依赖进口,价格高昂,阻碍了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

第二,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才能保持行业竞争力,但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以国内龙头企业亿华通为例,2021年氢燃料电池业务投入仅为1.65亿元(日本丰田为11亿元)。且中国氢燃料电池相关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低于预期,核心技术不够成熟,致使很多大型车企不愿意斥巨资投入研发,而是继续观望等待技术的突破或成熟。在财税政策支持方面,集中在消费端的车辆购置补贴上,对燃料电池产业链上游和核心技术研发的实际资金支持较少,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

第三,国家顶层设计仍需加强。中国近些年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但相关政策体系和专项规划存在缺位,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目标和发展重点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政策存在偏颇,对金属电池过度重视导致氢燃料电池资金投入受到挤压。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对氢能产业链统筹管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地区之间不协调状况突出。另外,国家层面对加氢站建设审批缺乏规范,审批机制不健全导致出现地方性审批流程不统一、审批无据可依等等问题。

(2)日本面临的问题:

第一,加氢站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日本作为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加氢站建设数量却相对匮乏,截至2022年年末,日本投入使用的加氢站仅为164座,这与日本氢能综合实力世界第一并不相称。日本加氢站建设速度缓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加氢站建设成本巨大,平均建设和维护费用高达4.6亿日元,约为普通加油站4倍以上,高昂的成本致使很多大型车企难以承担,目前加氢站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高额补贴。二是日本政府对加氢站建设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比如说按照日本法律,在加氢时,氢燃料电池汽车周围必须拥有一定的空间。日本加氢站数量不足问题难以带动氢燃料电车汽车产业发展。

第二,国民认识度偏低。尽管日本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先发国家,政府在大力支持氢能源汽车发展,但是消费者对这种技术和车型的认知度依然很低,在2019年的一项消费者意识调查报告中显示,日本民众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了解占比为46%,这一比例为电动汽车的一半,加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高昂,远远超出传统汽车,因此日本国民表示有购买意愿的也仅为14%。

(3)中日双方面临的共性问题
第一,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制氢效率低、储氢不方便、加氢要求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氢能制取与储运技术、加氢站建设与运营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高耐久化、油耗性能有待提升,适用范围等都有待扩展。
第二,发展成本过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是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各国现阶段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是制氢、储氢、运氢环节成本高;二是氢燃料电池系统中如电堆、质子交换膜等制造材料价格昂贵,仅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就占整车成本近1/2;三是加氢站建设周期长,建造成本高昂,约为普通加油站4倍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第三,市场规模尚小。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65万辆,但从中日两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来看,中国2022年销量仅为3367辆,日本销量为3924辆,与锂电池汽车庞大市场规模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尚小。

 

发布时间:2023/12/9 15:57:48 查看:134次

上一条: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问题、经验借鉴及合作之一 返回
下一条: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问题、经验借鉴及合作之三
上海企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56637030 传真:021-66981091 移动电话:13816294308 联系人:俞鹤鸣 Email:13611843787@126.com
地址:中国 上海市沪太路5018弄梓坤科技园608号 邮编:200070 沪ICP备:200016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