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作为先发国家的日本,具有技术先进、产业协同度高及国家战略重视等优势; 而刚起步的中国,在市场需求及加氢气站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两国除了自己所面临的个性问题外,依然存在核心技术瓶颈、成本过高和市场规模尚小等共性问题。那么,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促进本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而面临一定困境的日本,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解决一些发展困难问题;因此分析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优势及日本经验,探讨中国可向日本借鉴学习之处,以便进一步展望未来两国为解决困境探寻可能交流合作的领域。
1、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分析:在中日两国各自不同产业规划、技术研发、现实诉求和经济效益等现实原因下,两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存在销售市场、应用车型和发展政策不同等差异。
1)一是销售市场差异。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主要由中国的汽车制造商生产和销售。目前,一些大型的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并在国内市场上进行销售和推广。日本则以国外市场为主,从2014年12月Mirai投产到2019年总共生产了10000多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其中大部分出口美国和欧洲,国内销售不到4000辆。
2)二是车型的差异。中国更多地关注商用车市场,例如公交车、物流车、垃圾清运车等。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和企业,而不是个人消费者。截至2022年,中国主要以氢燃料电池客车和重卡车为主,数量超过6000辆,其中客车和卡车的销售占比分别为65%和35%。而日本则更多地专注于乘用车市场,如轿车和SUV等,其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总量近100%都为乘用车。
3)三是产业政策的差异。中国以地方政府自下而上,部分地区先行探索发展为主要模式。在中国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一定支持,推进探索和试点;中央政府则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经验,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而日本政府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战略指引和政企的桥梁作用,其主要的产业政策是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全国范围展开的战略布局为基础,以财政等经济手段为依托,以科技研发为重点来扩大其产业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