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某种意义上这揭露了光伏设备行业的本质。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可以说是光伏产业结构性过剩的结果,而光伏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又正好是光伏实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关键原因。但在技术壁垒上,光伏设备技术要高于容易同质化的光伏主产业链技术,对光伏电池以及光伏组件的生产有着一定决定作用。
5)当光伏产业再度面临产能阶段性过剩难题,以新替旧便成为了破局利斧;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P型电池随着技术工艺的迭代已经逐渐触及电池效率天花板,突破空间有限。与之相比,N型晶硅电池凭借高转化效率、高可靠性及产业化可行性,很大可能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主流技术。而N型下属TOPCon、HJT和XBC三种技术路线中,XBC转换效率又为最佳;因此先导智能此次XBC电池GW级工艺设备研发验证以及全工序环节突破的实现,既是光伏设备行业“先发优势”的展现,也是光伏行业正被引领重回理性轨道的讯号。
6)虽然受技术、成本限制,XBC电池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仍偏弱,但随着设备技术革新,XBC电池不久后也将同其他主流技术一样,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届时,先导智能印刷、测试分选、串焊机等光伏设备在电池和组件制造上拥有的效率优势,势必会转化为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加码助力光伏设备国产化,加速“降本增效”
1)“我国市场上已经难觅非国产化光伏制造设备。”从十几年前光伏设备全进口到今天的光伏设备高度国产化,中国光伏设备行业的面貌已全然不同。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已超过650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62.5%。
2)站在国产光伏设备发展视角,一批优秀的设备制造企业的“入局”帮助整体行业建立了竞争优势。以先导智能为例,自2009年进入光伏行业,其就致力于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自动化成套设备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于2013年首创国产电池片串焊机,在2017年成功研发并量产多主栅串焊机和半片串焊机。
3)先导智能的种种首创,一方面打造了技术上的“护城河”,积累起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制造主体的参与,加速了光伏设备国产化渗透时间。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进口设备技术上的“失独”,国产光伏设备后起直上,迅速占据了光伏市场前端位置。
4)而近年席卷而来的全球“光伏热”又使中国光伏设备价值再度攀升至新高点。可以看到,2021年中国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光伏制造环节的产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83%、95%、78%、70%,已经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支柱性存在;受其影响,全球光伏规模应用浪潮“来势汹汹”。数据显示,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30.2GW增长至2022年的230GW,年复合增长率20.27%,而2022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00GW,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
5)自由竞争市场下,规模化生产对任何制造业来说都是逃不开的事实。然而对于下游光伏实现大规模应用前要解决的成本问题,产业链各环节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只是其一,关键设备的工艺优化和改进才是打开“降本增效”局面的突破点。从先导智能的示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窥见这一点;沿着原有技术发展路线,先导智能在光伏组件领域首推出OBB无主栅串焊技术,经统计,其银浆成本降低20%,可满足100um电池薄片化需求,年维护成本低于常规MBB的30%,产能达7200pcs/h。
6)除此之外,先导智能光伏电池领域内TOPCon高效电池解决方案、整线自动化设备、高效电池丝网印刷设备等均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再叠加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系统,先导智能真正打造完成了光伏电池生产的“无人化车间”,推动光伏产业迈向大规模生产时代。
7)值得一提的是,顺应N型电池的崛起趋势,先导智能选择直接从TOPCon高效光伏电池入手布局,这其中既有经济价值的考量,也有对光伏电池未来成长性的权衡。截至目前,行业已有近40GW TOPCon电池投产,晶科、天合、晶澳、通威、上机等均有不同规模扩产计划,而先导智能与其中大部分厂商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