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水来生产机制氢能是发展未来能源的希望,清大化工系教授周鹤修团队取得海水产氢技术重要突破,利用冠状醚(Crown Ether)来捕捉海水中影响产氢效率的钠离子,大幅提升海水产氢的速率及产量,为发展绿色氢能源迈出重要一步,并刊登于国际顶尖能源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周鹤修指出,当使用光催化剂来产氢时,海水中的大量钠盐常附着在光催化剂的表面,令产氢效率大打折扣,因此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独特技术,可将冠状醚成功引入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来抑制盐类引起的聚集现象,让光催化后产生的电子顺利与氢离子结合还原为氢气。 研究团队最初使用长连接构的醚来捕捉钠离子,后来发现,如改用环状结构的冠状醚,捕捉效果更好,团队成员之一的清华化工系博士生黄则傅比喻,就像玩鬼抓人游戏时,如果以环状包围,就更容易抓到目标。去除海水中盐类对产氢制程造成的干扰后,团队惊喜发现,产氢速率明显提升,从每克催化剂每小时产生15.5毫莫耳的氢气,提升到39.2毫莫耳,氢气产量达到原先的2.5倍以上。
周鹤修强调,全球水资源有97%都是海水,产能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实验使用的海水就来自新竹的南寮渔港,未来若技术发展成熟,有望在海边本地取材,利用海水及太阳光提供的光照来产氢,实现真正的零碳排,为洁净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