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乳化)沥青设备

沥青拌合(再生)设备

沥青改性配套设备

谷朊粉设备

超高压压榨机

乳化机及胶体磨

环保设备

MVR蒸发器

岩沥青设备

湖沥青设备

未来5年将是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之争谁能胜出的关键期

 

         从当年“三头在外”到如今“三项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已成为新时代比肩高铁的“中国名片”。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前三季度全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战”及“产能过剩”正在成为光伏行业内被热议的关键词,作为“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如何看待“价格战”中行业格局的变革,企业应该如何挺过“寒冬”,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触点)、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非晶硅薄膜异质结电池)、IBC(叉指状背接触电池)等不同的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谁能最终胜出,在与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交流中,马丁·格林给出了他的答案。

1、谈行业困境:大公司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初创企业需要选对技术路线
1)“内卷”、“价格战”、“行业洗牌”、“产能过剩”等等正在成为光伏行业目前被热议的关键词。从二级市场来看,光伏板块不少个股股价跌幅明显,Wind光伏指数成份共有85只个股,其中80%以上个股年初至今区间涨幅均为负值。
2)从价格端来看,硅料以及组件中标价格正在不断下探。Wind数据显示,国产硅料市场价从去年11月底的307元/千克下探至近日的74元/千克。从公开报道来看,组件中标价格甚至频频跌破1元/W。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现在的硅料价格,组件价格在1.3元/W附近,行业才有利润。
3)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等挑战,光伏产业链厂商尤其是中小厂商如何挺过“寒冬”?马丁·格林认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尽管现在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总的来说,技术实力比较好的公司会生存下去,而发展比较疲弱的公司肯定会走向破产”,他进一步提到,虽然大公司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一些,但如果初创公司选对了技术路线,也有很大的可能可以生存下来。“很多业内公司的破产可能是源于技术、设备、材料等比较旧。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果不愿意拥抱创新,或者没有预期到(技术的变革),很可能对市场的优胜劣汰会反应得非常慢,最终被市场淘汰”。
4)对于产能过剩的论调,马丁·格林认为,光伏产业历史上确实是有从稀缺到过剩的过程,需要增强某些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从而让存量能够被应用出来,让储存的能源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稀缺的阶段,最终达到一个供应的平衡。他还强调,“气候变化的后果越来越明显了,所以必须要用太阳能来代替火电等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全世界才能免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果”。

 

2、谈技术之争:未来5年将是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之争谁能胜出的关键期:正如马丁·格林所说,初创企业选对技术路线也有存活下来的机会。那么究竟哪一技术路线才能赢得市场之争?
1)据马丁·格林介绍,目前行业内有主要有4项技术,其一是PERC技术,其是20世纪80年以来出现的一项技术;其二是TOPCon技术,其商业应用广泛,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运用较广的一项新技术;其三是HJT,其在日本应用较多,目前也有一些商业应用;其四是IBC技术。
2)“其实这4种电池的(技术)路径,现在竞争比较激烈。”马丁·格林说,2022年世界上90%以上的电池都是PERC,预计今年PERC的量会降下来一些,大概是在70%左右,除此之外,20%差不多是TOPCon,剩下的10%基本上是HJT和IBC。
马丁·格林坦言,没人知道未来到底哪一个路径会赢,不过,他认为未来5年将会是一个关键时期,去看这4种实现路径到底哪一个更可行。“我们更倾向于相信(获胜的技术路线)其实是一种组合,比如说TOPCon和HJT,或者是TOPCon和IBC。”此外,马丁·格林还谈到,在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中,还是要继续在减碳方面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在能源储存方面也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有所作为。“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光伏产业,因为这不仅仅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意义重大”。
3)对于光伏与储能的未来发展,马丁·格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能源的储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现在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关键阶段。好消息是得益于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电池的成本正在逐渐的下降;他进一步提到,除了电池储能,第二种储存能源的方式是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山上,利用水的势能差发电,即抽水蓄能;第三种则是建立一个更高效的电力传输系统。“中国在这方面无疑是世界的领导者,比如说建立的高压输电线路可以达到数千公里的里程,所以一个更高效的、更廉价的电力传输,也是能量储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发布时间:2023/11/14 19:28:54 查看:160次

上一条:贵州雅友新能源材料智能工厂启动 返回
下一条:IBC电池行业研究:兼容并蓄的平台型技术之一
上海企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56637030 传真:021-66981091 移动电话:13816294308 联系人:俞鹤鸣 Email:13611843787@126.com
地址:中国 上海市沪太路5018弄梓坤科技园608号 邮编:200070 沪ICP备:200016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