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他潜心研究轻合金材料40年,带领团队创制的镁稀土合金,在航空航天、医疗、能源等领域大放异彩。他在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化研究和技术转移等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为解决氢能利用中的储存、运输难题,提供了建设性方案。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氢是自然界的能源之母,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因其清洁、高效、可持续,氢在新能源发展中被寄予厚望。由于氢通常以气态形式存在,且易燃、易爆、易扩散,导致常温常压下,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存在很多现实难题。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成本高、能耗大,大规模应用存在很多障碍。能否另辟蹊径找到一种新办法,让氢储运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更适合规模化应用需求?经过长期攻关,找到了一个新方向:用固体形式来存储氢气。我国科研人员从镁材料中发现了机会,制备出一种神奇的合金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让氢进出自由,还能对氢进行净化,让氢以固体形式留在镁基材料中,从而使得存储和运输量更大、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目前,这项固态储氢技术在交通、风电、冶金等领域,已开始逐步探索应用。这种神奇的合金为什么能有效破解氢能储运难题?在研发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才最终找到这条“金光大道”?在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绿色转型过程中,还需攻克哪些难关才能实现“氢”装上阵?
1、如何让昂贵的“氢”变得低廉
氢在元素周期表里排第一位,实际上氢是自然界的所有能源之母,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样好的能源,距离真正进入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它的痛点主要在于成本。首先,氢在自然界是没有的,它属于二次能源,一定要从其他东西转化过来。制氢现在一般都是用煤或者用电,用煤制氢的时候会排放二氧化碳,用电制氢的时候,要用铂金作为催化剂,铂金就比较贵。其次,氢制造出来要储运,现在储运氢,就是用一个大概有200个大气压的高压罐,把氢压缩在里面,拉来拉去,这就是气态运氢。一辆49吨的卡车,只能装300公斤氢气,效率非常低,所以运氢就比较贵。还有一种就是用液态运氢,就是在零下253摄氏度把氢气液化了,要到零下253摄氏度才能实现它,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再加上运输它要密封,对各种各样的管道、泄漏都要很好地控制,所以成本也比较贵。最后,加氢站建设要占地,成本也非常贵。
轻合金材料里面含有镁,在表现过去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当中,出现照相场景的时候有一种镁光灯,这个镁光灯就是利用镁燃烧的一刹那放出的光进行拍照。水蒸气在一定的状态下可以变成雾,也可以变成霜,这个霜就是李白说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个霜。我国到目前为止生产的镁占了全世界90%,90%的镁都是镁蒸气变的。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让它变成“霜”呢?就是镁的“霜”,“霜”的质点会非常细,就像纳米状态的细的镁粉,在高科技产业,特别是在一些含能材料里面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15年前,我们的科研团队开始对镁材料进行功能性研究,因为镁极其活泼,当磨得很细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爆炸。为了解决镁易爆的问题,研究团队尝试使用多种气体来进行安全性保护,比如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经过上千次的实验,做了各种可能的尝试,依然无法解决这个难题。眼看山穷水尽,苦无办法之际,我们想到了氢。结果实验成功了,氢一接触纳米镁就变成了镁氢素,不但没爆炸,而且非常安全。长期的探索与积累,最终取得了回报。我们首创的用蒸气法来制造含镁氢的合金新材料,初步具备批量生产的可能,也给低成本固态储氢的应用带来了希望。
2、固态储氢为能源发展带来改变
有了固态储氢材料创新和技术基础,我们团队进一步在应用上进行工程化研究。一辆49吨的卡车,气态运氢只能装300公斤氢气,如果换成固态储氢,储氢量可增加4倍以上,还可在常温下长距离运输,安全性也好。朝着这个方向,我们准备制造储氢能力1吨以上的标准集装箱,不过,这种大型固态储氢装置的建造,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也很多。这样大型镁储氢装置,氢的进入和脱出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在表面氧化之后,要形成一些催化点在镁材料上面,相当于氢进入和脱出的一些窗口。我们经过反复实验,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初步实现了氢的吸入和放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何解决热失控的问题,又成了新的难点。研究团队经过不断测试,通过控制氢气流量,让它调节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才逐步解决了热失控的问题。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我们经过5年的研究,终于在2022年12月份试制出世界首台标准化镁基固态储氢车。这种储氢车可以储存1.5吨的氢气,是常规气态储氢的4到5倍,而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储运。标准集装箱式设计的镁基固态储氢装置能够适应铁路、公路、轮船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适合长距离、大规模氢运输。不同的集装箱组合在一起,可以固定存储大量的氢能,形成大规模的固态储氢站。不过,因为固态储氢储放氢的过程需要能量介入。储氢的成本怎样呢?据测算,气态存储1公斤氢气从常压常温压缩到35兆帕所需的能耗是5度电;液态储氢从常压常温液化为1公斤氢气需耗电15度;常温常压下固态储氢放1公斤氢气需耗电14度。镁基固态储氢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跟各种场景匹配,控制储放氢的能量损耗和成本是关键点。这些核心问题一旦解决,氢能就可以登上更广阔的舞台,释放巨大的能量。
3、固态储氢前景广阔
固态储氢不仅可以在交通运输、储能、家庭热电联供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它也同样前景广阔。比如,半导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纯度的氢,依靠气态存储瓶,供应量小且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用一种75公斤的固态储氢罐来供氢,不仅储氢量相当于15个气态氢气瓶,还更加安全高效。为此,我们团队进行了专项研发。但是,在研发过程中,材料膨胀如何控制的技术难题又摆在面前。经过多次不同场景下的模拟测试,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研发小组一筹莫展。直到在一次激烈的现场争论中,我们从爆米花中获得了灵感。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把材料进行加热加压,再卸压,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反复进行实验,终于找到控制材料膨胀的诀窍,使得氢气可以稳定地、均匀地储存和释放。75公斤的固态储氢罐最终被研制成功,给半导体行业的供氢带来新选择。事实上,这只是固态储氢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场景,它也说明,氢能的应用可以更加广泛,在冶金、电力等行业的节能减排过程中,还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那么,固态储氢进企业能带来哪些重大技术革新?实现“双碳”目标,固态储氢技术又能作出怎样的贡献?
金氢工程,简而言之是在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废弃物中的碳氢化合物,特别是甲烷,在低能耗条件下,逐级脱去氢原子,最终裂解生成氢气和碳材料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利用的加热源是工业余热、废热蒸气和地热等,而传统处理废弃物的方式,需要燃烧,并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相比之下,金氢工程碳排放几乎为零,而且产生的碳会被固定下来,甚至实现了负排放。
我国甲烷资源十分丰富,既能从大量的湿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富含碳氢元素的有机固体废物作为原料来制取,又能从煤层气、焦炉煤气及其油页岩裂解气中分离出来。金氢工程可以广泛在垃圾发电厂等场景中使用,我国每年生产的氢有近80%来源于煤炭重整制氢,不进行二氧化碳捕集,这又称为灰氢。如果将低品质的煤先转换成甲烷,再通过金氢工程转化为高纯氢和高纯碳材料,就可实现近零碳排放。高纯度氢气可以大批量固态存储,运输到相应的使用场景,将真正实现灰氢变身绿氢的飞跃,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