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因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强、发热值高、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备受青睐;从欧盟汽车碳排放控制目标明确,到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寻找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在这场“寻找”中,氢能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因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强、发热值高、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备受青睐,在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十分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1、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我国“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氢能源也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受到了高度重视。 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接着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各项氢能支持政策,内容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加全链条关键技术攻关、氢能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氢能产业的三个五年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要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复利用,为“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的发展明确指导方向。 3、如今氢能产业在政策的引导和资本的关注下,已经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那么,氢能及其产业发展是否真的如同人们设想的那样顺利推进?属于氢能产业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4、今天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
1)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全球氢能已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例如,欧美日韩等20多个主要经济体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继制定发展规划、路线图以及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氢能产业热度持续上升。 2)而对于我国来说,实现“双碳”战略,更需要能源系统深刻变革,作为“零碳”能源,氢能是发展重点。近年来,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为氢能技术与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作为近期最新、最具体的政策文件,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3)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使用氢能的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的目标,并将在公交车和物流等领域普及氢燃料电池车。此外,在氢能领域推动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后,全国多地发布相关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这样积极的氛围,明确了行业信心,诸多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部分省市已经在氢能产业发展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5、我国氢能领域已取得明显进展
1)“一呼百应”的氛围中,我国在氢能领域已取得多方面进展。在产能方面,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在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在技术方面,我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方面获得突破。
2)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例,这两年虽然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较为积极:截至2023年3月15日,国内规划可再生氢项目合计429.4万吨/年;已运行项目5.6万吨/年;建成尚未运营2.5万吨/年;在 建项目19.7万吨/年;规划待建401.6万吨/年。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光能和风能,以及较丰富的装机容量,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而涉及氢能应用领域,我国已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4979辆,居全球第三;同时加氢站网点建设正在铺开。综合这些方面,可以说国内氢能产业目前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从制氢-储运-应用,已经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4)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6—203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元。未来10年内,我国将逐步形成完整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6、坚持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尽管我国氢能产业已经逐渐走上“快车道“,但仍需要以一颗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其发展。有专家指出,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对此专家认为主要应围绕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支撑平台,推动建设氢能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国际合作;
二是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制氢设施,稳步构建储运体系,统筹规划加氢网络;
三是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合理布局发电领域多元应用,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四是加快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氢能政策体系,建立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
总体而言,我国氢能产业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道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市场应用中迭代升级,才能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换。相信氢能很快就可以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